数字郑州成立三年,成功入围“世界智慧城市杰出中小企业奖
发布时间:2022-10-15 18:31:40
“能够获奖很荣幸,更荣幸的是我们能够与郑州共同成长、进步,过去三年,无论是城市大脑、郑好办APP、政务服务攻坚还是疫情防控,对我们来说都是场艰难的‘数字攻坚战’,未来我们也将继续乐此不疲地为郑州数字化转型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今年9月,2022 世界智慧城市大奖·中国区企业大奖入围名单公布,对于创立刚满三年的数字郑州而言,成功入围“杰出中小企业”奖,并成为该奖项仅有的四个入围企业之一,无疑是一份值得铭记的荣誉。
窥一斑而见全豹,像“数字郑州”这样的数字化转型企业近年来的迅速发展,也是郑州市近年来数字化发展的缩影。为进一步了解郑州数字产业的发展情况,让我们一起走进数字郑州科技有限公司。
【伊始:人才为本,引凤筑巢】
2019年9月,彼时的郑州数字化转型方兴未艾,对于这座拥有千万人口的城市而言,面临着这样一道考题:应当如何让数字政府更好地服务于民,满足千万市民的政务服务、生活服务需求。为探寻这个答案,郑州市政府与阿里巴巴集团共同出资,数字郑州科技有限公司应运而生,致力于为郑州营造良好的数字生态,助推郑州市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发展、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人才聚,则事业兴,吸纳数字化人才迫在眉睫。韩阳作为最早一批的骨干成员,在“引凤筑巢”这件事上这么说:“对于所有致力于数字化转型的企业而言,数字化人才的数量一定是将来发展的关键,得益于近些年来河南、郑州的快速发展和营商环境的优化,以及不断颁布的优厚人才政策,吸引了不少一线城市的青年人才回流郑州,建设家乡。以我们为例,目前我们在职人员的本科以上占比超过了97.3%,研发技术人员达90%,其中60%以上为一线城市返郑研发人员,正是因为这些人才的驱动,我们这三年才能支撑郑州市越来越多的数字化转型工作。”
【初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在过去三年,不论是城市大脑、数字政务还是疫情防控,每场战斗对我们来说都是从零到一新的开始,都需要从第一行代码开始逐行构建,夜以继日地连轴转已经是常态,有时候闭上眼脑海里想的都是郑好办、核酸检测等产品的架构图。”余松海是研发中心的负责人,像所有程序员给人的印象一样,踏实、靠谱、稳定是他的标签,很难想象这样一个笑起来有些腼腆憨厚的人,不仅是一位技术大牛,还能把百余人的研发团队的工作梳理地井井有条。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三年来,余松海们以郑州城市大脑项目为重要抓手,从政务领域数字化入手,通过数字赋能推动数字政府建设,促进便民利企,提高政府治理效能,还逐步拓展业务,囊括了常态化疫情防控、基层治理、数字营商环境等多个方面。这三年间,在市政府和市大数据管理局的带领、“数字郑州”等一众科技公司共同的努力下,郑州市在全国重点城市的政务服务能力排名也从22升至第10;2021年,“数字郑州”建设的“郑好办”也在全国城市APP中排名第7,荣获“城市APP综合示范奖”,逐渐成为市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软件;在疫情扩散时,又流畅支持了6小时完成上千万人的全员核酸检测、常态化疫情防控,让全国上下看到“郑州速度”。
【展望:扎根郑州,辐射全国】
在总经理郝亮看来,他对“数字郑州”有更长远、更广阔的未来展望:“作为郑州本土的企业,我们现在是扎根郑州,且正在逐步立足于整个中原大地,以期未来可以辐射全国,实现向外发展的三步走,目前我们以数字营商、政务服务、疫情防控、基层治理这几个项目的建设经验为依托,打造出了数字资源驱动平台、政务服务优化等8个产品,已经开始在河南省内外的多地市落地进行产品部署。”
“数字郑州”的三步走战略,首先便是以现有产品和经验为根基,加强构建技术壁垒,不断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断加强数字化产品创新;“第二步”则是拓展省内市场,目前已经落地的合作有安阳、洛阳、焦作等地;而“第三步”的省外辐射,也初见成效,覆盖到了陕西、山东、河北、江苏等省份。
【新篇:扬帆起航,郑在路上】
三年而立,数字郑州与这座城市有过太多数字化的牵绊与故事,对于这样初成长的科技企业来说,想要成长为一方科技巨擘,创新与突破是关键。郝亮认为,在科技化转型和发展的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持续深耕,持续创新,才能真正成为数字城市建设领跑者。
文字内容转自: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 郭世杰